近日,由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医药信息大会”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大会以“人工智能 技术变革与中医药发展”为主题,汇聚全国中医药高校、医学综合院校及数字化企业,聚焦人工智能与中医药发展等9大关键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

作为首批加入全国中医药人工智能联盟理事单位,浩鲸科技在大会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浩鲸科技执行副总裁周勇指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浩鲸科技将积极贡献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推动中医药行业的数智化转型。”
在同期举办的展会上,浩鲸科技重点展出的“智慧中医药服务开源平台” 成为现场一大亮点。平台创新性地提出并展示了 “1个平台+2个中医药大模型+N个智能应用场景” 的架构模式,吸引了众多与会领导、专家的浓厚兴趣和高度评价。

此外,浩鲸科技还受邀参加“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信息教育——共筑智慧中医药新生态发展分论坛”。浩鲸科技(中国)健康科技事业部总经理叶沁丹发表《智慧中医药服务平台开源模式新探索,激活岐黄发展新动力》主题演讲。
叶沁丹表示,当前,中医药数字化转型面临着重重困境。上游数据层技术壁垒高筑、数据孤岛严重且标准化缺失;中游协作机制僵化、创新成本高昂、系统割裂、导致二次开发受限;下游应用层则存在医院采购成本过高、基层资源闲置与个性化需求适配难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浩鲸科技携手南京中医药大学创新推出1+2+N 大底座双模型协同智慧中医药服务开源平台。

依托先进架构筑底,赋能中医服务数智化全链路,以互联网+诊疗为核心理念,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中医药诊疗为核心驱动,覆盖诊前、中、后三阶段,医护、患者、监管三类人员的功能需求。
诊前: 医生侧依托云助手开展经验传承、知识沉淀、处方思辨,储备诊疗知识;通过云问诊(图文、视频等多形式 )提前接触患者,采集基础病情;患者侧用云课堂学健康知识、云预约、支付做就诊准备。
诊中:医生侧凭图文、音视频问诊,医生可调用 AI 辅助开方、电子签名,联动药房实现中药代煎配送;患者侧借图文、音视频交互、云支付便捷结算。
诊后:医生侧通过云随访进行慢病管理、患者管理,执行随访计划,跟踪康复、调整方案;患者侧依云助手、慢病管理做全周期健康管理,覆盖诊疗全流程双向联动。
灵山中医模型融合2000余部典籍、海量医案及诊疗逻辑,专注于中医经验传承;素山中药模型依托百万级本草知识库解析药物属性与配伍规律。
二者与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等通用大模型深度集成,形成强大的复合智能引擎。同时,平台构建了三级数据体系,1级为公开典籍文献,2级包含非公开医院数据与名医经验,3级是真实反馈的标注数据,通过分布式存储与多模态处理技术,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
浩鲸科技自研6大中医辅助数字人、助力中医诊疗提质增效。
预分诊:图文引导式地智能采集患病信息,基于患者病情,评估可能的患病情况,推荐挂号科室;
预问诊:引导式地智能采集患病信息,自动生成规范病历,节省书写病历时间,改善医患沟通;
病例助手:支持语音转写及依病种调用不同的病历模板;根据患者自述,自动生成主诉和现病史;
辅助开方:内置名家医案库,提升基层医生方案与名医经验匹配度;推荐中药处方(经典处方)、西药处方、食疗处方多种方案;
辅助审方:自动校验 “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
随访管理:通过构建医生 - 患者联动机制,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医院评估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研究等提供支持。
基于开源共建理念,智慧中医药服务开源平台已释放了近45万行核心代码,通过六大AI数字人协同工作,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场景。
并且平台还可以实现多终端无缝适配,一次开发即可覆盖WEB、小程序、APP及智能终端。
在“智慧中医药开源平台圆桌论坛”上,周作建教授、叶沁丹、叶青院长、周雪忠教授四位专家,分别从平台研发、技术创新、教育教学与科研应用等维度展开深入探讨,剖析平台如何破解中医药数字化难题,助力智慧医院建设、人才培养与AI科研转化。
目前,浩鲸科技正积极与全国中医药人工智能联盟各成员单位联动,全面覆盖智慧医院(门诊预约/远程会诊)、智慧医教(临床思维训练云学院)、智慧协同(医共体数据共享)、智慧运营(慢病管理/医保支付)四大场景。在某中医院的实践数据显示,该平台使门诊效率提升40%,处方审核提速60%,患者满意度达92%。这不仅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也为中医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范式。
叶沁丹在演讲中还提到,未来浩鲸科技将持续优化双模型能力,拓展舌诊脉诊等多模态技术,并联动更多基层医疗机构,推动中医药领域从个体智能到群体智能的跃迁,让千年岐黄智慧在数字时代绽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