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版本管理水平和需求支撑效率,基线版本(Baseline Version)的概念开始被频繁提及,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是对基线版本应用的实践探索总结。
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和市场竞争压力。为了保持竞争力,企业需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同时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基线版本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是指产品的核心版本,包含了产品的核心功能,是产品稳定性保证。企业采用基线版本策略的驱动力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质量保证:通过维护一个稳定的基线版本,确保产品的质量;
成本控制:减少重复开发和维护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风险管理:通过基线版本管理,降低新功能引入的风险。
从内在驱动来看,企业采用基线版本策略有助于客户业务稳定健康的快速发展。如何管控基线版本呢?业界有三种主流支撑模式,分别为单一稳定版本、定期迭代更新、分支管理三种模式。
所有客户使用相同的稳定版本,确保一致性和可靠性。该模式是以核心功能为导向,在规划之初要进行充分调研,从众多客户需求中抽离出公共部分作为基础底座,共用组件、核心应用等,该部分功能基本保持稳定,不会频繁迭代。而将剥离出来的个性化部分通过配置化由客户定制实现。优点是版本稳定性高,缺点是版本迭代频率比较低且对设计人员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基线版本定期更新,引入新功能和改进,同时保持向后兼容性。该模式是以共性业务需求为导向,先提供基础版本,再根据业务需求按计划逐步迭代。优点是基础版本可快速上线,能够极时应对业务变化需求。缺点是稳定性相对于单一稳定版本会有所欠缺。
为不同的客户群体维护不同的基线版本分支,以满足特定的需求。该模式是以快速响应客户定制需求为向导。不会刻意考虑复用,重点考虑如何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优点是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缺点是功能复用度低,需要为客户单独管理一个分支。
基线版本的支撑模式确定后,实际推进过程中,企业需要特别关注基线版本划分和能力沉淀两个方面。
划分基线版本时,需要明确哪些功能属于基线版本,哪些可以作为可选的扩展模块。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需要明确基线目标,以便为基线版本提供清晰的方向。然后选取符合基线目标的需求,并对需求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时可以根据需求共性和价值因子,按四象法归类。
按照共性、价值两个维度高底依次划分为:
① 共性高、价值高:其他客户可以复用,且对产品自身提升有很大帮助,如一些可复用的功能;
② 共性高、价值低:其他客户可以复用,但对产品自身提升帮助有限,如一些可复用的共性业务包;
③ 共性低、价值高:其他客户不一定可以复用,但对产品自身提升有很大帮助,如一些超前的需求,其他客户暂时无法复用,但可能是产品未来发展的方向;
④ 共性低、价值低:其他客户不一定可以复用,且对产品自身提升帮助有限,如一些个性化的功能和业务。
可以将第①、③两象的需求划归基线版本核心功能,采用单一稳定版本模式支撑;将第②象需求划归基线版本的可选扩展功能,采用定期迭代更新模式支撑;将第④象需求划归基于基线版本的定制功能,采用分支管理模式支撑。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基线版分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非常重要的,需要高度重视。
基线版本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业务需求的变化,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迭代,以保证其与实际需求的一致性。在迭代的过程中,应推动业务规范化、标准化,沉淀共性能力,加强复用,提高基线版本的厚度和适应性,实现未来业务支撑的配置化、轻量化,助力业务高质量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基线版本在产品研发和实施过程中的效能,不能只从需求和研发两方面入手,而应构建一套体系化的方法论和管理体系,这种方法论应从建立敏捷团队组织开始,贯穿产品的研发、测试、交付的端到端过程。
包括建设跨职能的研发团队和构建敏捷研发流程。
需要构建一个多维度整合的跨职能团队,包括需求、设计研发、测试、交付等各方面人员,旨在确保基线版本的开发、测试与交付能够实现无缝对接与高效协同。需求阶段需要需求人员输出规范、清晰的需求文档,并组织评审;设计研发阶段需要开发人员遵守统一的编程规范,确保代码风格的一致性,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并建立代码审查机制,以确定代码中的错误和不规范之处能得到及时发现与修正。测试和交付人员要全程参与,确保研发出来的功能符合业务需求,交付人员清晰知道交付时应注意的关键事项。
敏捷研发流程强调灵活性、迭代性和团队协作,以高效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在这种模式下,需要将需求拆分成一系列小的、可管理的功能点,每研发完成一个功能点就需要与需求人员、甚至于客户进行交流,及时获取反馈,据此及时调整功能实现,确保紧贴客户需求,进而逐步完善整个功能需求。敏捷研发能够快速响应变化,持续改进基线版本。
基线版本需要对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保持基线版本的稳定性,因此除了正常测试外,还需要实现自动化测试和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
在基线版本持续迭代过程中,会不断引入新的功能,为了保持基线版本的稳定,需要集成自动化测试工具,实现原有功能的自动化回归测试。自动化测试的一个显著优势在于其可持续性和可重复性。相比于人工测试,自动化测试可以大大节省人力成本,提高测试效率,在基线版本的迭代过程中提供持续的质量保障。
在基线版本持续迭代过程中,版本的稳定发布也是一个重要诉求,通过集成CI/CD流程,自动化的将代码变更、构建、测试以及部署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基线版提供稳定、高效、高质量的持续交付保障。
在基线版本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版本控制和有效的交付策略共同铸就了基线版本的稳定性。通过采用版本控制工具,如Git、SVN等,团队能够有效地管理基线版本,确保每个阶段的代码都有明确的版本标识,并且可以随时回溯至历史版本。这样不仅提供了强大的可追溯性,还能确保代码的一致性,即各个团队成员在同一基准上协同工作,避免了版本冲突和数据丢失的风险。
另一方面,有效的交付策略关乎如何将开发成果适时、适当地交付给用户。因此当基线版本划定后,不能再轻易引入新的功能,以免干扰既定的交付节奏,更是为了保障基线版本的稳定性。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应评估潜在的风险,尽量缩小范围,并通过自动化回归测试等手段来保障基线版本的稳定运行。
在实际实践中,应根据具体项目特点和团队情况灵活调整并优化这两方面策略,以实现最佳的研发效能和客户满意度。
在基线版本交付后,监控基线版本的运行情况,收集用户使用反馈,建立有效的版本问题追踪机制形成端到端闭环管理,对基线版本的持续改进至关重要。
在基线版本成功交付并投入使用之后,对其运行状态的严密监控以及收集用户使用反馈,是保障系统稳定性和基线版持续改进的核心环节。这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在于,通过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体系,实时捕捉基线版本在实际运行环境中的各类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资源占用率等关键数据,并基于此进行详尽的数据分析与评估。
同时,积极主动地收集并整理用户在使用基线版本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包括对功能实现的满意度评价、对潜在问题的发现报告、甚至对未来改进方向的建议等,这些客户的反馈信息能够为产品团队提供最直接、最真实的用户体验感知,从而制定出更为贴合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针对潜在问题的报告,需要建立问题追踪机制,贯穿从问题发现、记录、分配、解决到验证关闭的全过程,形成完整的闭环,以保证任何产品缺陷或用户困扰都不会被遗漏。
构建体系化的基线版本管理方法论,是软件企业在精细化、规范化管理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基线版本的价值融入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推动企业的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以某电信运营商全国31省云专网3.0业务加载需求为例。传统支撑模式下,各省按照各自实现的方式实现,根据现状数据统计加载周期需要以年计。基线版本模式下,参考四象归类化,对标准化后的云专网3.0业务需求进行分析归类,其中的基础功能属于第①象共性高、价值高的需求,纳入到基线版本核心功能;涉及到的业务配置数据应属于第②象共性高、价值低的需求,纳入到基线版本的可选扩展功能,这两种需求都由基线版本统一实现。
基线版本实施过程中,组建云专网3.0支撑团队,采用敏捷研发流程,完成基线版本研发后,选定两到三个试点省份进行迭代验证,收集用户使用反馈,持续快速对基线版本进行完善,并通过自动测试等工具,保障迭代过程中的版本质量。基线版本成熟后,迅速推向全国其它省份,推广省只需要完成版本升级和本省业务配置数据加载,基本上就可以快速实现全网业务加载。加载周期从年缩短到月,效率提升了三分之二以上。
基线版本的应用是企业在面对个性化需求和市场竞争时采用的重要策略,通过建立基线体系,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同时降低成本和风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变化,基线版本管理方法体系将会持续迭代进化,需要企业持续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总结。